在編曲時就應該考慮到混音的問題。個人音樂製作室中的典型問題是很容易將作品搞亂。在早期配器時就將音樂的結構塞得滿滿的,這樣隨著錄音的進行,你已經沒有空間來加入新的想法了。記住一點:音符越少,每一個音符給人的印象才會越大。正如Sun Ra曾經說過的那樣:“空白也是一種表現。”
這裏還有一些很好的建議。
● 一但配器過於臃腫了,一個較好的辦法是重頭對樂曲進行剪接。和許多人的做法一樣,我也是在製作室中邊錄音邊寫歌,因此對於歌曲的惑覺通常都是暫時的,即興的。因此刪除一些東西可以使樂曲即簡潔又好聽,並使你對樂曲的總體把握有更清晰的想法。
● 試著用歌手的演唱或是其他的旋律樂器而不是節奏部分來構造一首歌曲。先簡單地錄入一些鼓、貝司和鋼琴等來標出節拍點,然後錄入人聲並盡可能地將它剪接處理得很好。這時當你再來編配節奏音軌時,你就會對人聲的細微特點十分敏感,因此也會非常容易地感覺到應該在何處加強節奏部分的力度,在什麼地方讓節奏部分保持沉靜。
● 包含了數位音頻功能的音序軟體(例如Opcode公司的StHdio Vision、MOTU公司的Digital Performer、Steinberg公司的Cubase Audio、Emagic公司的Logic Atldio, 以及Cakewalk Pro Audio等)可以讓你在加入過多的音樂織體之前,首先非常容易地錄入和編輯人聲音軌。這樣聽著人聲來進行配器,你編出來的曲子就會和人聲貼得更加緊密。 混音12步雖然對於錄音和混音來說沒有什麼一定的原則,但是一旦你開發出一套自己的混音步驟,那麼它至少可以告訴你混音工作應該從哪兒下手。下面就是我的混音步驟。
在混音中你會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調整。關於混音我們這裏列出了12個(這只是個最低數量!)主要的步驟,而混音中最難的地方卻是這些步驟之間的相互影響。當你改變均衡設置的同時,電平值也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你對聲音中的某些元素進行了提升或是衰減,它會影響到其他的元素。事實上,你可以認為混音就是一把“音頻密碼鎖”。當你將所有的號碼都調到了正確的數字時,那麼你就完成了一件偉大的混音。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12個步驟,但是你要切記一點,這只是某一個人關於混音的見解,你很可能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但卻是最適合於你的混音方法。
第1步:做好準備。混音可能是一件非常單調而乏味的事情,因此要設置一個高效率的工作空間。如果你沒有一把坐感舒適的椅子,那麼你最好還是到附近的辦公用具商店去一趟。準備一些紙張和一個筆記本,以便進行記錄時使用,將燈光調整得暗一些,這樣可以使你耳朵的靈敏度高於你的眼睛,還要讓自己興奮起來,開始你的“旅行”。
要定時進行休息(例如每隔45到60分鐘),這樣可以讓耳朵得到放鬆並使你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如果你是在錄音繃中進行工作,那麼這種休息就顯得有些太奢侈了,但是這種兩三分鐘的休息卻可以讓你更加客觀地進行判斷,使你的混音工作得以迅速地完成。
第2步:回顧音軌。先使用較低的音量聽一聽所有音軌中都有些什麼東西,然後記錄下音軌的資訊,並使用即時貼或是可以擦除的筆來簡要地標明哪一個聲音對應調音臺上的哪一路。最好按照一般的邏輯習慣來組合聲音,例如將所有打擊樂器的聲音都放在調音臺上相連的路中。
第3步:帶上耳機清除瑕疵。檢查錄音細微的瑕疵是一件需要用到“左腦”的理性行為,這不同於用“右腦”來進行感性的混音工作。如果大腦在這兩種性質不同的工作狀態中跳來跳去一定會阻礙你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在進行正式的混音之前,要盡可能地做好清理工作——消除錄音中的雜音、彈錯的音符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時你可以戴上耳機,分別單獨播放每一個音軌來捕捉錄時中的每一個細節。
如果你是對MIDI音軌進行混音,那麼此刻你應該做的工作無疑是減薄多餘的控制器信號,消除重疊的音符,刪去單音樂器音軌中多出來的聲音(例如貝司和銅號的聲部)。
為了整理錄在磁帶上(包括數位式磁帶和類比式磁帶)的音軌,可以先將它們轉錄到硬碟答錄機中,進行一些數位化的編輯和雜訊抑制工作。雖然一些細小的雜音單獨聽起來不會引注意,但是將一二十個音軌疊加到一起後,那些令人反感的聲音就會原形必露了。
第4步:優化所有的MIDI音源。如果要對MIDI音序的東西進行錄音,最好首先在MIDI樂器內部對聲音進行優化。例如,為了使聲音更加明亮,你最好在電子樂器中提高該音色的低通濾波器截止頻率,而不要使用調音臺上的等化器。一個要點:使用電子樂器時,一定要始終將輸出音量打到最大值,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最大的動態範圍。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在調音臺上對電平進行調整。當在特殊場合需要改變合成器輸出電平的時候,可以使用第7號MIDI控制器資訊,但是一定要保證合成器音軌中的最大音量值(控制器7號值)為127(或是非常接近127),總之應該儘量在調音臺上對合成器的音量進行調節。如果你將調音台的音量推杆推到最大,而又將電子樂器中的控制器7號值設置為32,那麼你作品的動態範圍一定會大受影響。
第5步:在音軌問建立相對的電乎平衡。混音進行到現在仍不要忙著加入效果,這裏可以專注於各軌組合在一起的整體聲音,而不要再被左腦所處理的各種細節問題所干擾。對於一個優秀的混音來說,各個音軌自身的聲音應該是非常棒的,但當各軌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時,聲音應該更好。
進行整體玲聽時最好先切入到單音色方式,如果各軌的聲音錄得很清晰的話,那麼在單聲道中它們將比在身歷聲中表現得更加明確。如果是一開始就用身歷聲來試聽,那麼各音軌中彼此衝突的一些地方就不容易被聽出來。
第6步:調整均衡。等化器(EQ)可以用來突出不同樂器的特徵,並使得聲音在整體上更加平衡。首先對歌曲中最重要的元素進行加工(例如人聲、鼓和貝司)。一旦所有的這些元素都“粘合”在一起了,再著手處理其他聲部。
音頻頻譜只有一定的寬度,而每一種樂器又都要在整個頻譜範圍內佔據其自己的一塊領地,因此當各個樂器的聲音組合到一起的時候,它們將填滿整個頻譜(當然,如何填滿頻譜首先取決於樂曲的配器,但均衡也在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混音時要先從鼓組下手的一個原因就是鼓組中的樂器(從低聲部的大鼓到高聲部的釵)可以很好地覆蓋整個音頻頻譜。一旦鼓組安排停當,你就可以開始琢磨如何將其他樂器融合進去了。
對一個音軌進行均衡操作時會影響到其他的音軌。例如,提升某一個鋼琴音軌的中頻部分可能會影響到人聲、吉他以及其他中頻段樂器的聲音。有時候對某一樂器的某個頻率進行提升,還會導致該頻率處其他樂器聲音被消弱的現象。為了使得人聲更為突出,可以試著在其他樂器中將入聲頻率所在頻段進行衰減,而不要一味地用等化器對人聲進行提升。
你可以將歌曲想成是一個頻譜,然後去決定各個聲音都就座在什麼位置(也就是其較突出的部分)。我在混音過程中有時會使用到一台頻譜分析儀,這倒並不是因為耳朵不能夠勝任工作,而是由於分析儀會提供一個絕好的耳朵訓練機會,同時還會極為精確地顯示出各個樂器在聲音頻譜中的位置。一台分析儀會提醒你在某個頻率區域記憶體在的聲音能量的異常情況。
如果你真的需要那種“突破”型或是說“爆發”型的聲音,那麼可以試著將1KHZ到3KHz的頻段進行少許提升。不要對所有的樂器都使用這一方法,因為其目的是要用提升(或是衰減)操作來將一種樂器的聲音與其他的樂器區分開來。
要想在混音中造成聲音像是是從較遠的地方發出來的感覺,那麼你只要使用低通濾波器進行濾波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用主等化器不可。若你是使用高通濾波器對吉他、鋼琴這些有向低頻轉移傾向的樂器進行濾波,那麼會對這些樂器的低頻段產生修減作用,使得貝司、大鼓這些低頻中的重要成分都得到了充分地展開。







以上內容為網路轉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 clou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