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提供防治資訊


壹、認
腸病毒


一、腸病毒是?
腸病毒屬於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
總稱,在1997
以前,已知而被分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共3 型(1 3 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
23 A 型(A1 A22 型,A24 型)及6 B 型(B1-B6 型)、
伊科病毒(Echovirus)共30 型(1 33 型,但810 28 型除
外)及腸病毒(Enterovirus)(68 型~)等60 餘型,近
年來
續發現多種型別,依據基因序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分為人
腸病毒ABCD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其中
腸病毒71 型被歸
於人腸病毒A 型。


二、腸病毒 71 型特別毒?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
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 型最
引起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 型後,常出現的症
下:


一、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 3 天,體溫可超過39℃


二、幾乎有手足口症: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
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容有中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
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等。
這種病毒是在 1969 1973 美國加州的一次流行首先被分
,當時就發現有很多病毒性腦膜炎與腦炎的病,之後在世
界各地有病報告,包括澳洲、日本、香港、馬西亞、瑞典、
保加亞、匈牙、法國等地。事實上,臺灣在1980 1981
也曾經流行過。根據美國所作的調查,自1977 1991 間,每
年都有腸病毒71 型被分,只是個案的多少每稍有同,
此型腸病毒在全世界許多地方是廣泛且一直持續性地存在。
比較特別的是,雖然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這一型病毒發生
併發症的比特別高,但是其嚴重程則各有同,有的只出現腦
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有的則像台灣
1998 流行一樣出現死亡病,如保加亞、匈牙、馬西
亞、日本,其原因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腸病毒是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麼季節流行?
此種病毒世界各地有,通常在春、夏季及初秋流行,台灣地
區因為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適合腸病毒生存與繁殖,所以全
可能有感染發生。


四、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一般會持續多久?
腸病毒可以經由糞口傳染,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
物、飛
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病毒的傳染常因青少(學
童)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童所造成;
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
帶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口鼻分物(咳嗽、
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
玩具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因為死角多,
提供病毒藏身的機會,容
在幼童把玩咬之間,讓病毒有機會經
由口鼻進入人體而感染。
感染腸病毒後,在症
出現之前幾天就具有傳染,此時在感
染者喉與糞便都可發現病毒存在,在發病後一週內,口鼻分
所含之病毒達到最高,此時期之傳染強,而經由腸道排出病毒
的時間可持續6 8 週,甚至長達12 週之久。
腸病毒在家庭之中有很高的傳染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學
校等處也較容發生傳染。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
高,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處感染者之
、口鼻分物、皮膚上水泡;發病週後,喉之病毒排出
減少,透過口鼻分物、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低,
但仍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同時因感染者在原後亦會
持續由糞排出病毒,因此仍須養成時時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
口鼻等衛生習慣,以防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五、腸病毒從感染到發病多久?有些麼症?
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的期間):2 10 天,平均約3 5
天。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
的感染,尤其
隨著齡增長,症明顯,有些感染者只有發燒或似一般感
冒的症,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特殊的床表現,常的症包括
手足口病、疱疹性峽炎,床上還發現有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
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手足口病
患者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會出現稍微
起的紅疹,疹
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腸病毒71 型引起的疹子
則較為細小,如針頭大小紅點般,有時
不易察覺。疱疹性峽炎患
者大多會發高燒,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

、腸病毒感染的致命機有多高?
大多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如果有症
,也大多在7 10 天內會自然痊癒,只有極少患者會出現嚴重
的併發症。民國87
臺灣地區腸病毒大流行時,雖然專家對感染致
的推估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
間,意思就是感染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會恢


七、已經感染過腸病毒的小孩,為麼還會再次感染?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感染某型腸病毒後,只會對該型腸病毒
產生免疫
,邇後感染另一型腸病毒時,先前所產生的抗體並
有保護,還是有可能會發病。
由於有多種腸病毒會引起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峽炎,所以一生
中可能會出現止一次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峽炎。


貳、預防腸病毒


一、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腸病毒?
目前腸病毒中,除
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二、如何預防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而且目前並
沒有疫苗(小兒麻痺疫苗除外)可以預防,又可經口、飛沫、接觸
等多種途徑傳染,控制
不易,但是不論哪一型腸病毒,可透過簡
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大大低感染的機會,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
好個人衛生習慣,是減少被傳染的二法門。除要養成
的個人衛生習慣之外,同時還要注意下事項:


1.
注意環境衛生及居家環境好通風。
2.
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
3.
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

餵食母乳,也可提高嬰兒抵抗
4.
幼童(尤其3 歲以下幼兒)感染腸病毒後,有較高比併發腦炎、
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
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
衣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童。
5.
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外,最
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
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


三、正確洗手步驟是?
時時正確洗手雖一定可以完全杜絕腸病毒的感染,但可以
低接觸病毒的可能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因而減低發病的危險性及嚴
,故為保護個人最基本而重要的方法。正確洗手步驟如下:「濕、
搓、沖、捧、擦」


1.
在水頭下把手
2.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3.
手心互相磨擦
4.
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5.
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6.
手姿勢以擦手指尖
7.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頭沖洗乾淨
8.
用乾淨紙巾或烘乾機將手烘乾


四、腸病毒流行期間,小朋友可可以到遊場所玩耍?
流行期間,可儘安排戶外健康休閒活動,大人、小朋友在
戶外活動時,也要記得勤洗手;小朋友應避免在人潮擁擠室內空間
活動,以
低感染的機會。


五、暑假到,如何避免小朋友感染腸病毒呢?
暑假期間,幼童間密接觸減少,因此腸病毒感染機會隨之
低,但日常活動、或是加安親班、夏營等聚集場合,還是有機
會感染到腸病毒,以下三點注意事項,可以有效預防腸病毒感染,
讓小朋友過一個真正健康、快
的暑假:


1.
持續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吃東西前、如廁後需加強洗手;注意
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免疫

2.
就暑假活動方面,為減少可能與疑似病患密接觸之機會,建議
父母應避免幼童進出擁擠之戶內場所,盡選擇戶外健康休閒活
動,如游泳或動物園遊玩;大人及小孩在外出期間也要經常洗手。
3.
幼童有疑似感染腸病毒時,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師指示治
家中有感染者,應與其他健康幼兒作適當隔,且避免加任
何活動,以免傳染給他人。

、感染者之處與治


一、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藥物?
目前並沒有治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是針對發生的症,採
取對症法。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其作用機
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
細胞的感染能,但這些藥物還在初
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人體的安全性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
所以還無法使用。


二、家中或學校有兒童感染腸病毒時應該注意?


1.
注意補充營養與水分,儘可能選擇容入口、柔軟、無刺激性的飲
食,以免低病患進食意願,造成脫水或營養足,影響恢
2.
小心處病患之排泄物(糞、口鼻分物),且處完畢應
洗手。
3.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可建議其依醫師指示接受治

在家休息。無法請假,也應請其戴口罩,並與其他幼童適區隔,
減少傳染機會。
4.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尤其是嬰幼兒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

往往較高,嚴重程可能提高。
5.
發現幼(學)童有感染聚集現象時,應儘速報告學校政單位與
衛生、教育單位繫,研判是否需採相關措施,請閱「伍、教
(托)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三、
麼情況下必須刻就醫?


1.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應即早就醫,一般經併
發症是在發疹後2 4 天會出現。
2.
肌躍型抽搐(
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
持續嘔吐(非因進食刺激喉嚨而引起須特別注意)。
4.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安、意變化、昏迷、頸部僵硬、
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四、成人是否會感染腸病毒?症為何?就醫應掛哪一科?
腸病毒的型別達十種以上,成人接觸未感染過的腸病毒型別,
仍有機會感染,其感染後症狀不明顯或很輕微(似感冒症),可
至一般家庭醫學科或內科等就診。
肆、教(托)育機構與人員配合事項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 33 條之規定,教(托)育機構對於所收容
或托育之人員,須善盡健康管
之責任。


一、教(托)育機構在腸病毒防治工作上應配合事項為何?


1.
提供教(托)育工作人員、學生與家長正確之腸病毒相關知
2.
提供充足且適當之洗手環境,包括潔淨之廁所與洗手設備、安全
之自
水設施、以及肥皂或洗手乳等洗潔劑之提供。
3.
注意環境衛生,如保持教室之清潔與通風。
4.
限制收容幼學(童)人
,維持寬敞空間。
5.
共用之玩具、遊設施(如電動馬、溜滑梯、鞦韆等)要經常保
持清潔。
6.
提供充足且必要的清潔工具與清潔劑,
如:清洗廁所等所戴之
防水手套、消毒劑等,避免學童或工作人員未採適當防護而接
觸感染源。
7.
時時注意幼(學)童之健康與請假情況,如有必要,應與教育單
位、社政單位、衛生單位等研商決定幼(學)童請假或停止上課
事宜。相關請假、停課建議等,請
閱「伍、教(托)育機構停
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二、教(托)育人員在腸病毒防治工作上應配合事項為何?


1.
教育幼(學)童正確之腸病毒傳染途徑、預防方法及相關知
2.
加強幼(學)童時時正確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之養成,教導其於
清掃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必須採必要的個人保護措
施,工作完畢時手套應取下,可戴著工作手套按或摸其他
物品。
3.
透過母姐會、家庭訪視、家庭
絡簿、宣導單張等方式,將腸病
毒防治正確知傳布教育幼(學)童家人。
4.
避免提供帶毛玩具,玩具應經常清洗、擦乾淨,避免染病兒童之
口沫殘
於玩具上。
5.
為收容之嬰幼兒換片(布)時,工作人員要注意衛生,事前事
後均應正確洗手。
6.
時時關心與注意幼(學)童之健康與請假情況,如班級幼(學)
童出現
常之請假況或請假聚集時,應繫家長瞭解原因,如
為疑似腸病毒感染聚集,宜通知校長、學校醫護人員等進必要
之通報與預防措施。
7.
相關請假、停課建議等,請
閱「伍、教(托)育機構停課、
童請假建議」。


三、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疫情時,教(托)育機構應如何處?


1.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應適當休息與適當補充水分,
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
,在家休息。應全與家長溝通,儘
服家長,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
象。無法請假,也應請其戴口罩,並與其他幼童適區隔,減
少傳染機會。


2.
分發衛教宣導單張給疑似感染腸病毒幼兒之父母,以使父母知道
注意重症個案發生的前驅症
,及預防家中其他幼童感染。


3.
應進全面環境清掃及消毒工作,包括:課桌椅、玩具、書本、
設施、娃娃等,均要以消毒劑進清潔與消毒。清潔時,
工作人員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等防護衣物,工作完畢後手套應
取下,避免碰觸其他物品而造成污染。消毒劑建議使用500ppm
漂白水【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
一般在5 6%,以喝湯用的湯
匙舀5 湯匙(約15 20cc),加入10 公升的自
水中(大瓶寶
特瓶每瓶1,250cc8 瓶等於10 公升),攪拌均勻,即可泡得
500ppm
的消毒用漂白水】。
注意:
1)戶外紫外線、紫外線
菌燈、氯及煮沸等方法均能有效
腸病毒,衣物等物品可使用沸水浸泡或曝曬等消毒方式。
2)酒
、乙醚、氯仿、酚(如:舒)等常消毒劑對腸病
滅效果佳,包含一般乾式洗手液也是如此,其他具消毒
效果之清潔用品無消毒效果。


4.
如遭病童分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
之消毒用漂白水擦拭(20cc 市售家用漂白水加入1 公升之自
水),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
補充:如無法區分為腸病毒或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或輪狀
毒)感染,則建議考「校園環境消毒與嘔吐物及排泄物消毒處
方式及注意事項」(請閱本局全球資訊網-防疫專區-疾病介紹
-
病毒性腸胃炎-四、治
照護),使用5000ppm 之漂白水,
以徹底滅病毒,避免疫情擴大。


5.
工作人員替疑似腸病毒感染嬰幼兒片後,應徹底消毒
片之工作檯面或使用可拋棄式床墊;此外,工作人員要注意衛
生,事前事後均應正確洗手,並妥善處污穢物。


6.
僅部分班級停課,未停課之班級,應隨時注意幼(學)童之健
康與請假情形,出現常時,應繫家長瞭解原因,如有疑似腸
病毒感染聚集,應即通知教育、社政及衛生單位,並考「教
(托)育機構停課及兒童請假建議」辦


7.
未停課之班級,如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仍繼續上學時,
應特別注意其個人衛生習慣,並與其他幼童適
區隔(如病童載
口罩、共用餐具),避免與其他幼(學)童有親密之接觸為,
並適以獨空間,派專人照顧,多加關心,可有岐視或孤
幼童的為,同時注意病情變化,惟照顧者應注意正確洗手,以
免在幼童間造成傳染。


8.
如腸病毒出現重大疫情時,一般兒童聚集場所,以一天至少消毒
一次為原則。


伍、教(托)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一、在麼地區之教(托)育機構必須考慮停止上課,及幼(學)童
請假事宜?


(一)腸病毒流行期間(一般約在四到九月,每年流行趨勢與幅度略
有差):


1.
符合中央公告強制停課規定之標準時。
2.
中央如無特殊規定,以機構所在縣市之規定為準。
(二)腸病毒
流行期以外期間,符合機構所在縣市之停課標準時。
教(托)育機構發現機構內有疑似腸病毒感染聚集現象時,應
即通知所在地教育、社政及衛生單位,共同評估是否有停止上課
之必要。


二、為麼在前述情況下,教(托)育機構要特別考慮感染幼(學)
童的停課、請假事宜?


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教(托)育機構內群聚事件眾多,腸病毒
會藉由學童間的接觸傳播至家庭,為防杜此一傳染途徑,對於感染
腸病毒的幼(學)童,應
實「生病上學」之觀,請假在家休
息,避免傳染其他同學,造成流行之可能。至於停課與否,則依中
央公告之強制停課規定(如有)、病童班級內其他幼(學)童感染
情形,及教(托)育機構所在縣市之停(
)課決策機制,決定該
班級是否停課。


三、教(托)育機構之幼(學)童感染腸病毒後,宜請假多久?
腸病毒可以經由腸胃道(糞口傳染)或呼吸道(口鼻分
物)
傳染。時時正確洗手及養成好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預防經由腸胃
道之傳染;對於經由口鼻分物或飛沫傳染,則較直接阻斷,
因此讓感染者跟其他幼(學)童適,可以減低傳染的機會。
雖然腸病毒於發病星期之後,在喉的病毒已大減少,
透過口鼻分物傳染的危險性已大為低,但由於小學低級以下
學童或學齡前幼童間常有親密接觸之機會(如:擁抱、共食、共
玩玩具等),傳染機會高,再加上幼童為腸病毒重症之高危險群,
因此為減低造成
流行及發生重症之可能性,凡經床診斷為(疑似)
腸病毒感染之幼(學)童,原則上建議其請假一至星期(以發病
日起算),惟實際請假時間長短,可依醫師指示彈性調整。


四、教(托)育機構在麼情況下要特別考慮停課事宜?停課多久?
小學低級、幼稚園、托育機構,於一週內同一班級有名以上
(含名)幼(學)童經醫師床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時,表示感染已
有聚集現象,為遏止擴大流行之可能,衛生主管單位應與教(托)育
機構及學童家長充分溝通,並督導及加強機構內幼(學)童個人衛生
教育(如勤洗手、戴口罩)及環境消毒,且依據中央公告之強制停
課規定(如有),或教(托)育機構所在縣市之停(
)課決策機制,
決定該班級是否停課與停課天
停課天以一至星期為原則。


五、發生腸病毒疫情之「小學中、高」及「以小學中、高
學童為收容對象之安親班與補習班)」,是否需考慮停課?
原則上可無須停止上課。
雖然停課可以減低擴大傳染的機會,但可能在
同地區帶來不
同之社會成本,因此地方政府仍應整體考各地區環境與生活型態
、各教(托)育機構之設施及人負擔,以及相關社會成本等
因素後,綜合決定是否停課及停課天無法採停課措施時,
建議仍應將感染幼童與其他幼童適區隔(如為病童載口罩、
用餐具),以低傳染他人之機會

 

 

 

 

 

 

 

台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提供防治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 clou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