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接錄
2. 通過Guitar效果處理器,然後再進調音台和錄音設備。
這辦法不會導致太壞的結果,因為大多數Guitar效果器對信號輸出的控制能力很強,又允許最大範圍的調整音色。但最後的問題還是:錄下的聲音與原來的音色有很大差異,您不得不花很長時間在這兩者之間“妥協”,直至找到“折中”的方案。(如果您是Guitar手的話,肯定有此經歷。)
3. 利用話筒和Guitar音箱
在任何場合,這都是最佳的辦法!而且已被廣泛運用。最重要的,它能夠充分體現Guitar的各種音色魅力,這是其他任何辦法都很難做到的!好罷,就多說說這個。
把Guitar和Guitar效果器接上,然後輸出連到Guitar音箱,再對著音箱放一支或幾支話筒。事實證明無論STudio還是現場,由此得到的音質總是最豐滿而有“人情味”的。那麼,話筒的位置任何選擇呢?你可以先把Guitar和效果器關掉,單獨打開音箱,然後拿話筒繞著音箱移動。最好用一副監聽耳機插在音箱上,一邊監聽一邊調整話筒位置,直到你發現話筒在某一位置時音箱發出的“嘶嘶”聲最大,而且穩定,那就是錄音時話筒的理想位置。
別忘了,隨後要把Guitar和效果器打開、接通音箱,試一下音,可能這時話筒的位置需要再小小地動一點。很多Guitar大師錄音前會不停地調整話筒,有時會用幾隻話筒,而且每次錄音的位置並不相同,這要視不同的錄音環境和不同的音質需求而定。話筒可以放在音箱的前、後、左、右,或者遠離音箱數尺的距離都可以,肯定有個位置是最佳的。麻煩是麻煩了點,是嗎?不過目前還別無他法。
4. 錄原聲Guitar
以前,要在磁帶上把Guitar的聲音做好也是非常困難的。要麼動態過頭,要麼死氣沉沉的。錄Guitar的話筒最好還是電容式的,可以保持Guitar特有的那種“脆弱而動人”的音質。當然嘍,動圈式話筒也行,但始終差了一點點。
基本常識:
* 錄音環境不宜太大
* 琴弦最好是新的,舊弦不會有太好的音質的
* Guitar的低音發自Guitar箱體的背部,而高音頻段則會集中在第14品左右的地方發出(通常是箱體與琴頸的交匯處)。
* 要得到乾燥而無任何累贅的音質,可以在箱體的散音孔上敷一張薄而質挺的紙片或類似的薄片。 用動圈式話筒Dynamic Mic
* 話筒距琴(第14品處)的前方約6-8英寸。如果太近,會導‘致整體聲音含糊不清。但也不必拿把尺去量,看你要什麼音質而行。
* 如果發現低頻過多,可以調整話筒的距離和角度(見圖示)。
* 可以用等化器來調整音質,但盡可能別做大幅度調整,否則在後期您就毫無餘地了。其中的分寸把握是要有點經驗的。
用電容式話筒Condenser Mic
* 電容式話筒對高頻的反應非常好,所以如果嫌高頻太多可以讓話筒離琴體背部近一點,而不對著琴的正面。
* 話筒與琴的距離可在12-14英寸左右
* 再次提醒您:儘量少依賴等化器調整音質,會削弱原聲樂器的“質感”。
5. 利用採樣源和MIDI系統
適合錄原聲Guitar的AKG C300bil話筒
這個辦法是最省力的,你根本不需要關心錄音問題,你只管搞好製作就行。配採樣機或多廠家相容的音頻卡,然後大量買進“Loops Sample CD”。這種CD裏存儲了大量Guitar高手的段子,而且是高標準CD音質的錄音,然後自己在數碼音頻系統裏“拼接”成完整的樂段。對於商業媒體音樂的製作,這不失為最理想的一招。而且除了Guitar的,還有鼓組、小打、Bass等各種樂器的採樣樂段!就算您不會Guitar也沒關係,照樣可以做出Guitar高手也會吃驚的Solo。不得不說一句,這種CD很貴,動輒1、2百美元以上。
BASS錄音方法
bass通常是直接錄音,但有時需要加點壓縮,特別是錄鄉村音樂或民謠。常用錄音步驟如下:
1. 在bass音箱邊上放一支話筒。(方法與錄guitar相同)
2. 把由以上方式的信號與bass直接送出的信號分別送入錄音台。 bass音箱中出來的信號一般音頭較大,電bass的音質有較大餘地去調整; 再結合bass直接送出的信號,bass的整體質感和頻響就可以得到最佳的 控制。 然而,初聽bass的音色如果覺得不錯,並不意味著這個音色在bass做solo 時也適用!一般在bass進入solo時必須切去部分低頻(150hz以下),因為 bass做solo時音量通常要推上一點,bass的低頻也隨之突出來,易造成 bass的solo音色沒有動感而混濁,bass在非solo時低頻則應適當加強才能 充當“基底”作用。
要注意的是,低音樂器一般其泛音較大(諧波豐滿),如果bass的專用設備 不是很好,很容易造成聽覺誤差。舉個例子,如果當時bass的泛音度為 164.8hz,但聽的人可能會“聽見”比e音(即164.8hz)低2個8度的音(41.2 hz)。
加強1-2khz頻段可以得到明顯的觸弦聲和人工泛音,但在solo時這就顯得很 難聽,此時應在調音臺上做些小小的調整,以加強bass的清晰度。如果有均 衡器當然好,但別對它依賴過多,因為很容易造成低頻超載而失真,而且有 時很難察覺,如果監聽系統也不是非常靈敏,那麻煩就大了!錄bass往往很 依賴經驗:選擇哪一個頻段作為bass的骨幹頻率,對bass的整體音色效果有 最直接影響。應先判斷出最佳音區,在等化器上推上這一頻段,其他則先拉 下,然後再逐一慢慢推上做補償。
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鼓(bass drum)與bass的關係!如何能處理 好它們的關係是衡量錄音師和製作人的起碼條件,也是難度較大的活兒.bass 的音頭要能“粘”住大鼓的音頭,但又不能把大鼓音頭徹底掩蓋掉.bass的主 頻段應稍微避開一點大鼓的頻段,(可以通過改變音量、相位等手段實現),否則他們的諧波交叉會引起失真,甚至低頻嘯叫。
有必要的時候,適當加點壓縮(一般做5db左右的gain衰減).增益衰減(gain- reduction)可以用衰減率(ratio)和閥值(threshold)做初調.釋放時(relea- setime)調到中等(約0.5-1秒)就足矣。如果有壓縮器更好,它能將bass的峰 值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從而有效抑制回饋或過多的頻寬,但最主要的是它能夠令bass的音色更有力而清晰。
midi製作的話,bass的reverb一般盡可能開小一點。因為在一台midi設備中 ,所有的樂器音色是公用一套效果器,如果bass的reverb較大,首先受到破 壞的是打擊樂,特別是bass drum!必要時可以通過nrpn值來調整bass音軌對reverb的回應能力,如果這台midi設備提供了壓縮效果的話會更好。
以上內容為網路轉帖
- May 09 Wed 2012 23:07
錄音製作入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